字幕看得懂就好了,不是嗎?(下)

作者:林吟貞 / 2023-08-16

         繼上一篇談到的,除了文化差異使用不同詞語這一點,要能讓觀眾看到譯文不需多加思索就一目了然,更是一門學問。就像上次舉例的巧克力品牌譯名一樣,若電影情境是角色指責另一半工作過於忙碌,連睡覺都手機不離身,而將原文的手機型號Blackberry直譯為「黑莓」,這時候要是前面劇情根本沒有提及手機,那麼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否容易讓多數仰賴譯文來理解原文劇情的觀眾感到納悶,好奇為什麼睡覺要帶著莓果呢?

         身為翻譯編審,對這樣帶有文化差異的用語自然尤其注意。我就曾經看過韓劇譯文中出現「漁場管理」(意指感情關係中的備胎)這樣的韓文流行語,但對韓國文化或韓語不了解的觀眾來說,這或許就是要按下暫停鍵、停下來查資料的時刻。

         再來,容易影響譯文品質的,當然還有最基本的譯文準確度。在英語影視節目中就經常出現譯者誤解單字的意思,而造成整句話誤譯的情況。比如you are completely hot to me明明是男主角在稱讚女主角很火辣、性感,卻被譯為「妳對我非常熱情」;又好比女主角的男友為了在她提出分手時挽回她,對她說there is nobody like you,卻被誤譯為「其實沒有人喜歡妳」?亦或是we just keep missing each other講的是青梅竹馬的男、女主角明明相愛卻一直錯過彼此,而譯文竟然將miss誤譯為「想念」。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錯誤,很容易就能發現,卻出現在網路的字幕翻譯中,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另外,對於劇情有所連貫的系列電影或影集來說,譯文與譯名一致性也相當重要。就像同系列的書籍不一定都由同一位譯者翻譯那樣,電影和影集基於上映期限考量,給予的翻譯與審校時間往往更加緊繃,譯者基本上不可能是同一人,必須是多位譯者在同時間一起進行才來得及如期完成。而每位譯者各有其獨特處理譯文的方式,想當然耳,不同集數或季別的譯文絕對大有不同,若沒有編審仔細確認統一各集或各季的譯文與譯名,也許又會造成觀眾的困擾。我就曾經在和室友一起追一部法律題材的知名美劇時,發現前面六季看得很習慣的男主角姓名,到了第七季竟然換了譯法!儘管對於劇情理解並無大礙,這個譯名不一致的狀況還是令我和室友略感錯愕,又花了一點時間才適應新的名字。

         其他細節尚包含字幕呈現的畫面感,畢竟網路字幕組不像國內授權出版商有其要求的字幕規則與格式需要遵守,因此看到的字幕經常會有各種字型、字體大小、顏色、標點之類的差異,更不用說畫面的某個角落更會放上廣告詞跑馬燈,甚至遮擋到正在觀賞的影片字幕,整體看起來不僅凌亂,還相當礙眼。

         回到本文所提出的問題,字幕是不是只要看得懂就好了,細節不是太重要?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想必心中已有答案。同樣地,若要仔細探究字幕品質對觀眾理解與觀感的影響,要寫出一本論文都不是問題,只是或許有不少人將字幕翻譯視為娛樂而非專業領域的一環,因而忽略了字幕品質的重要。但要將外語譯為正確無誤、清楚通順的中文,好讓觀眾能享受諸多優秀的影視作品,這背後所需要耗費的心力往往是大家看不見的,也許之後有機會再來聊聊這一塊。

         下次看電影或追劇的時候,不妨觀察一下字幕翻譯得好不好吧,或許你也會有自己的體會!


林吟貞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士。現為銳譯翻譯影視字幕產品經理,負責翻譯專案管理與翻譯字幕編審。熱愛語言、翻譯與音樂。

譯有《關鍵七秒,決定你的價值》、《每種情緒都是天賦》、《我只是好好生活,工作竟然變順了》、《西德尼.布瑞納:基因巨擘的科學人生》、《你沒錯,為什麼要覺得抱歉》。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