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看得懂就好了,不是嗎?(上)

作者:林吟貞 / 2023-08-02

         早在影音串流平台興起之前,許多人選擇的視聽娛樂方式,不是進電影院看新上映的電影,就是到影碟出租店租經典老片或影集回家觀賞。而即使到了近乎人人都有一組影音串流平台帳號、更加方便的現在,也仍然有許多人(暫且讓我們說是因為經濟考量,又或者是其他因素)選擇上網搜尋盜版連結觀影、追劇。

         雖然目前在線上觀看盜版影片並不構成違法,但不違法並不代表這樣的行為就該被容許。身處影視翻譯界的我們當然不鼓勵大家觀看盜版影片,畢竟不僅線上盜版片源的字幕翻譯經常令人不敢恭維,就連合法影音串流平台的字幕譯文也可能在沒有做好品質控管的狀況下出現離譜的錯誤,影響的層面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來得廣泛。

         也許很多人會說:「看得懂就好了」,但往往不光是文化差異的字詞用語就可能讓你有看沒有懂,因為誤解原文意思而造成的誤譯,更可能讓你明明是輕鬆追劇,卻看得一頭霧水。首先,線上盜版網站的影片字幕通常來自中國的網路字幕組,使用的都是簡體中文。光是這一點,對台灣觀眾來說,在視覺上比起觀看繁體字幕就要吃力許多,更不用說當中會出現多少不常見的簡體字,甚至是與台灣相異的用語了。遇到看不懂的字詞用語,很可能要停下來查詢意思,否則看了就好像沒看一樣。而一邊看影片又要一邊停下來確認譯文的意思,也會讓整體的觀影感受大打折扣,根本無法好好享受精彩的劇情。

         真要認真探討,你會很訝異兩國之間不同用語之多,也許是同一樣東西有不同名稱,又或是同一個名稱意思互異。舉一個前陣子才上了新聞的例子來說,國內的中學教科書竟然出現了中國用語「土豆」一詞,指的是大家所熟知的馬鈴薯。而同樣是「土豆」這個詞,在中國指的是馬鈴薯,在台灣指的卻是花生(閩南語)。另一個例子是「逃生」這個詞,在台灣是求生、逃命的意思,但在中國指的卻是逃學生!儘管都是華人,說的語言看似相同,然而中、港、星、馬、台所使用的中文其實有諸多相異之處,實非三言兩語就說得完。

         這樣的用語差異還包含譯名的不同,好比知名義大利巧克力品牌Fererro Rocher,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金莎」巧克力,在網路字幕組的翻譯中或譯者未確實查證而誤用的情況下,往往就會使用中國譯名「費列羅」。若從未留意品牌原文,或者譯文前後完全沒有提到巧克力三個字,那麼觀眾或許根本不會知道那指的就是我們常吃的金莎,說不定還會誤以為是個人名呢!

         說到這裡,是不是已經發現字幕翻譯並不只是把一種語言轉換為另一種語言而已,其中要留意的細節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呢?那麼今天就先聊到這,下次再跟大家多談一點藏在字幕裡的魔鬼吧!


林吟貞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士。現為銳譯翻譯影視字幕產品經理,負責翻譯專案管理與翻譯字幕編審。熱愛語言、翻譯與音樂。

譯有《關鍵七秒,決定你的價值》、《每種情緒都是天賦》、《我只是好好生活,工作竟然變順了》、《西德尼.布瑞納:基因巨擘的科學人生》、《你沒錯,為什麼要覺得抱歉》。


   

分享此文章